2014年3月29日

性格愈「不正常」,愈能成功?

雜誌原文請看

不是第一次看到這個理論
之前在金石堂有看到很類似的書籍
正常有什麼好,不正常,更好!心理學家教你把性格弱點發揮成最大優勢



1. 愈來愈多軟體公司要尋找個性自閉的人,避險基金公司需要的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人,成功的創業家必須具備反社會性格。

確實,這些過去不見容於社會的怪人,如果找對了工作,將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員工。
所謂適才適所,事實上不論什麼樣性格的人,只要放對了位置,就會是好用的人才。關鍵就在於能否從每個人的獨特性格中,看出適合企業所用的才能。

根據6月2日最新出刊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一位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必備的特質,和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的人非常近似:沉溺在極少數有興趣的事物;熱愛數字與機械;喜歡重複性工作;對社交活動完全無感。

2.根據英國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凱斯商學院教授茱莉‧拉岡(Julie Login)的研究顯示,有35%的創業家有讀寫障礙(dyslexia),但是專業經理人患有讀寫障礙的比例僅有1%,至於英國全人口患有讀寫障礙的比例為10%。

他們之所以成功,其實不難解釋。茱莉‧拉岡表示,患有讀寫障礙的創業家,往往將需要讀寫能力的例行工作授權給員工去做,反而讓自己有更多時間花費在更重要的產品創意與營運策略。

3.「閉嘴」也是競爭力?調查:個性害羞成大事

4. 有時無法把心中所想的事直接說出來,主要是因為考慮到對方。(這句話直接說出來可能會傷到他,如果我這樣說他應該會很高興才對)。

假如世上每個人如果把所思考的全部都說出來,我想社會可能會受到更多的傷害(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是更輕快、乾脆吧!)大多人不願說出全部的想法,也是一種自我防衛(保護自己)的手段。(這樣說可能惹人討厭,如果被視為變態就完了,被他人嘲笑多羞恥,害怕被拒絕)。

問題是,這種擔心與恐懼讓溝通這件事變得更複雜,也是不爭的事實

特別是在自覺良心不安、沒有信心、不安或充滿迷惑時,我們常常會說出不必要說的話。[我會這樣耶]
「不要言多意寡,應該要言寡意多。」

5.
「耳聞能力」=理解語言所傳達的事實的能力。
「心聽能力」=捕捉發言者話中真意的能力。
「心聽能力」也可以說是「 解讀發言者字裡行間微妙之意的能力」。

體制化是一個為了適應社會而產生的行為
所謂的正常 就是指體制化部分
人人生而不同 
本來就一定有某方面 無法完全融入
常常被別人說是怪人 或多或少而已
我們不是要將這不同消滅
而是要接受並且成就這個不同

人人都與眾不同 那不同就不奇怪了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