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

甜蜜糖果大出擊

糖果的故事

糖果,不只是一種嘴饞時滿足慾望的零食,它代表了許多人童年那些歡樂而無法抹滅的回憶,大人總是操心小孩吃太多糖果而蛀牙,可是當那些繽紛的顏色和廣泛的豐富選擇進入到視線中,誰有能耐可以拒絕這些誘人的甜蜜小東西?小編今天整理了幾種頗具代表性的迷人糖果,喜歡吃糖的人趕緊來看看吧! 

 牛奶糖
相信大家童年絕對不會少了這一樣糖果──牛奶糖,香濃滑順、吃下口那種黏牙的食感,怪不得會是小朋友的最愛啊!小編小學時的班導師常常會帶上一盒經典的森永牛奶糖,分送給表現優異的同學,真的是讓人又嫉妒又羨慕呢~
牛奶糖別稱為乳脂軟糖,將糖、奶油、麥芽糖混合加熱後,在降溫過程中攪拌讓糖將逐漸變成光滑的奶油糖,吃起來相當香甜可口。
不過牛奶糖的來源還有個傳說,據說古時候有位應試多次都落榜的考生,有天晚上他作夢夢見了神仙,神仙告訴他用牛奶、麥芽和糖做成食物再去考試,醒來以後考生半信半疑的把這三樣東西做成了糖果吃掉,還真的就讓他考上了狀元!聽起來真是滿傳奇的一款糖果,至於真實性嘛,小編想就是見仁見智囉!

 棉花糖
棉花糖源自古埃及,當時只有皇室及祭祀神明時才有機會享受到這種特殊的甜點,其實棉花糖的英文(Marshmallow)這個字的來源,是由本身植物名稱(Mallow)及其所生長的環境(Marsh)組合而成,古埃及人把這種植物的汁液和蜂蜜混和治療喉嚨不適及消化系統疾病。
19世紀初,這種植物被引入法國,法國廚師發現藥蜀葵的黏液與水混合後會形成凝膠狀,於是就有了把藥蜀葵的黏液與糖漿、蛋白、香草蘭籽攪拌而成的棉花糖,可說是棉花糖最早的雛型,不過現今的棉花糖幾乎都以明膠取代了藥蜀葵。
雖然單吃也很好吃,不過小編最喜歡的還是在烤肉時帶一大包棉花糖,串在竹籤上用火稍微烤一下,這時的棉花糖外表香脆,但是入口即化,熱熱吃超美味!
棉花糖遇熱就會溶化,在烘焙西點時加入棉花糖,會讓糕點帶有些許彈性的奇妙口感,製作時加入果泥或是夾在餅乾中間做夾心,都是棉花糖不同的吃法囉!

 牛軋糖
每逢年節時刻,除了紅包小編最期待的就是拜年時長輩總是會塞上一大把的牛軋糖給我們甜甜嘴,麥芽糖黏牙再加上豐富堅果的香脆口感,一吃就上癮,連年夜飯差點都吃不下了!
牛軋糖傳統上是由麥芽糖、砂糖、奶油、奶粉、蛋白、堅果類、果乾及花瓣等混合製成的糖果,兼具美味和營養價值,市面可見的牛軋糖常會用可食用的米紙包裹著,小編第一次吃到時還很驚訝呢!西方的牛軋糖吃起來沒有像東方的這麼濃稠綿密,反倒較偏向鬆軟綿密。
在西方牛軋糖據說是15世紀在義大利一個城市-克雷莫納發明的,在一個當地貴族的婚宴上,廚師使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一種新的糖果送給了新人;在東方的傳說則和牛奶糖的由來很相似,或許是因為這兩種糖果在口感上都滿相似,只是後來的製作方式延伸出了不同的美味吧!

 冰糖葫蘆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聽到小販們叫賣甘美圓潤的凍柿子的吆喝聲,還有孩子們喜歡吃的冰糖葫蘆,裹著糖的小果,五六個串成一串,染上紅色招來顧客……」
市井點心冰糖葫蘆在大作家林語堂的敘述下是不是變得高雅起來了呢?但這應該是許多人在腦海裡都可以很容易描繪出的畫面,逛夜市的時候眼光總是會不自覺的尋找賣糖葫蘆的小販,看到一串串金黃中帶有透紅的糖漿裹覆著一粒粒飽滿的果實,心裡就會湧現一股甜蜜的感覺,小編還記得以前糖葫蘆只有李子、番茄、蜜餞,曾幾何時草莓也開始被運用在冰糖葫蘆上,水果柔軟和稍帶酸甜的口感配上脆脆的硬糖殼,真是叫人口水直流啊!
冰糖葫蘆發源在中國京津地區,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各地都非常流行的一種小吃,在北京,傳統的糖葫蘆是冬天才會在市場上販售的,由於寒冷的氣候將外面的那層糖凍得冷冰冰,咬起來的感覺像吃冰一樣十分爽脆;雖然現在夏天我們也很常看到糖葫蘆,不過糖漿在炎熱的溫度下很容易就融化了,相信大家對糖漿沾黏在手上常常是手忙腳亂的在擦拭吧?但這也是一種童趣的歡樂滋味,小編想是不會有人因此放棄品嚐這晶瑩剔透的可愛糖果的吧?


都好想學阿~~~~

沒有留言: